中新社南京12月1日电 (记者 朱晓颖)2023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当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新社记者1日从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获悉,今年12月13日前后,江苏将组织开展多项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纪念活动。
12月13日10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共中央、国务院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12月13日当天,除了国家公祭仪式,7项悼念纪念活动将同步开展:升国旗、下半旗仪式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市17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12个社区和6家抗战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步举行悼念活动;全国抗战主题纪念(博物)馆同步举办悼念活动;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悼念仪式分会场,同步举办海外悼念活动;举办2023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组织“世界和平法会”;举办“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活动。
在公祭日前后,江苏省有关部门还将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庭祭告活动、2023年度新征文物史料发布活动、“和平许愿墙”民众签名悼念活动、“童心读历史·云上共成长”主题网络云班会、和平主题学术报告会和专题学术研讨会等。
一批相关出版物将于近期陆续出版,其中包括《时间证人》《拉贝日记——敌机飞临南京》(上下册)《拉贝日记》(青少年版)《宁生,宁生》《南京大屠杀全纪实》《抗战时期江苏和南京地区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档案汇编》(19册)等。舞剧《记忆深处》、歌舞剧《永不忘却》、民族交响乐《和平颂》等相关文化剧目也将在公祭日前后展演。(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社阿联酋迪拜12月1日电(记者 庞无忌)正在迪拜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期间,中国三位气候高官集体发声,传递出进一步推动气候变化进程、助力《巴黎协定》全面有效落实的重要信号。
当地时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开幕式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在迪拜举行。图为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边会上发表致辞。 记者 韩海丹 摄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COP28中国角开幕式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致辞时,盘点了中国在转型中实现的“五个最”。
他指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历史性下降到2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5%,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累计造林10.2亿亩,人工造林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是近20年来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中国启动和稳定运行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
黄润秋说,中国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行动派。我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
在同一场活动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们一直坚持气候行动的战略定力。在迪拜,我们愿继续与各方一道推动大会发出关键十年加速转型创新、持续提高力度的积极信号,期待在全球盘点后建立具有承上启下里程碑意义的强化合作平台,确保多边进程“以实则治”,沿着加强公约、议定书和巴黎协定实施的正确轨道行稳致远。
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绿色低碳转型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各方都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相信COP28大会在阿联酋的领导下,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一定会继续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响应广大发展中国家关切,助力《巴黎协定》全面有效落实。”(完)